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36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43篇
教育   7365篇
科学研究   408篇
各国文化   13篇
体育   443篇
综合类   563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7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185篇
  2014年   430篇
  2013年   354篇
  2012年   620篇
  2011年   718篇
  2010年   496篇
  2009年   500篇
  2008年   594篇
  2007年   743篇
  2006年   717篇
  2005年   650篇
  2004年   650篇
  2003年   605篇
  2002年   545篇
  2001年   405篇
  2000年   226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中国藏族地区的民间信仰繁多,由来复杂,对当地民众的生活产生了独特的影响,是中国民间文化、社会习俗的有机组成部分。近代西藏拉萨地区虽然号称“法区”,但仍然拥有多种藏传佛教之外的民间信仰,在众多的中国藏区信仰习俗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与其他藏区并无重大差别。  相似文献   
112.
屠格涅夫以抒情性文风著称,他在生命最后几年写下的83篇散文诗里,既有对生活细致精妙、出神入化的描写,又弥漫着浓重的感伤诗意;鲁迅是中国现代散文诗的最早创作者,他的散文诗集《野草》虽流露出彷徨苦闷、寂寞感伤情绪,但着重表现的是黑暗重压下的战斗、牺牲精神。他们的散文诗的悲剧情感,大都是他们的理想与追求同现实环境的矛盾冲突碰撞出的火花,而他们散文诗的悲剧特色又是异常鲜明的。  相似文献   
113.
现代湖南剧作家群受到湖湘文化的潜在影响,其剧作中的人物形象的执拗性格和地方风土人情韵味,与剧作家本人的人生经历及幼时体验密切相连。楚文化中绚丽奇幻的想象,在现代湖南剧作家心灵深处的复活,一方面使现代湖南剧作家的创作充满着奇幻的想象和怪异的戏剧意象,另一方面,也是一种创造性的转化,这些奇幻怪异的意象,更多地倾向于阴森怪异、反叛叛逆的情绪表达。  相似文献   
114.
115.
江永女书的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我国出现了一个以王瑶《中国新学史稿》为代表的现代学史个人写作的小高潮。由于时代话语的原因,这一时期的现代学史作呈现的多是集体话语,个人话语在一定程度被遮蔽了,阶级论、人民性等是这些作所共有的关键性术语。在对作家的审视上,这一批作为“鲁郭茅,巴老曹”模式的确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6.
中国古代传统纹饰艺术源远流长,一脉相承,它的流变发展反映着人类在不同时期内心的希求与期盼,以及对美的不断追求。而这一发展经历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科学技术、材料工艺的不断演进,以及与外来文化的不断融合和演变,内涵也在不断提升,并从艺术形式、题材和精神旨趣,以及如何从中汲取设计营养等方面,对现代设计艺术发展带来了诸多新的启示,确保了我们能够从传统纹饰艺术的"神"与"意"中找到中国现代设计艺术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17.
人的素质结构是由民性素质、个性素质和人性素质共同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因此,现代素质教育必须融培养学生民性、发展学生个性和弘扬学生人性于一体,以培养民性为基本、发展个性为核心和弘扬人性为追求,达成民性教育、个性教育和人性教育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18.
文章结合西方现代外语教学理念与大学英语教改指导思想,阐述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大学英语教改中之利弊.  相似文献   
119.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作为面向师范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在培养学生教育技术、教学技能方面的作用已得到广泛认可。但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如何让全体学生从容地应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我们从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等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改革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0.
提高师范生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求。高职高专师范专业开设《现代教育技术》公共必修课,要以培养学生的教育技术能力为重点,区别教育技术培养能力与信息技术培养,克服课程中的技术化倾向。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为依据,建立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